【Product Review】(3) -pRinCipiA by Harapan Ong

前言
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,終於將這本2019年的魔術暢銷書籍《pRinCipiA》by Harapan Ong (中文版)看完。
先說閱讀結論,我認為這本書非常值得購買,尤其對於不喜歡讀理論書,但又想嘗試開始閱讀魔術書籍的人而言,這本書絕對可以當作第一本「練習閱讀深度」的魔術書籍,下面我會說明理由。
如果我們簡單的將魔術書籍分成三大類,依據「內容深度」與「閱讀密度」來區分:
1.簡單入門
適合族群:對魔術有初淺興趣,想要快速學習魔術並用在生活場合的人
目前台灣的書店架上,以此種類的魔術書籍居多,例如「魔術達人必學的50招」、「簡單撲克牌魔術」…等書籍,我在下方的文章也曾經有提及過:
2.初階與中階的轉換
適合族群:對魔術想要有進一步了解的人,但需求主要還是以生活場合為主
例如劉謙有名的《啊!敗給魔術 》、《啊!敗給魔術 PART 2》、《男人必學的魔術:30個魔術讓宅男變型男》、《魔力型男:李佳峰的奇幻魔術書》…等。這些書籍相較於簡單入門的書籍,在排版與內容的設計上更為優質,可以進一步吸引閱讀者對於魔術表演的興趣。

3.中高階魔術書籍
適合族群:對於魔術想要有深入了解,會去探討理論或是效果深度的人
例如《Card College Series by Roberto Giobbi(紙牌大學系列)》、《A Book in English by Woody Aragon》、《Expert Coin Magic by Richard Kaufman》…等不勝枚舉。這些書籍已經偏向魔術理論、或是更深度的魔術內容探討,通常是外文居多,過去台灣魔術圈讀此類書籍的風氣較不興盛,但近幾年有逐步被推廣的趨勢。

簡單的將魔術書籍進行分類後,我們可以發現、感受到一個問題,那就是:「中高階魔術書籍」通常外文居多,而台灣的許多魔術師一看到外文書籍,基本上自然動作就是直接闔起書籍,謝謝再聯絡。
因此,外文書籍中文化,對於「閱讀深度魔術書籍」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推力,畢竟我們對於自己的母語接受度還是比較高,在理解與閱讀速度上面也比較高。
克服了「語言」這項問題之後,下一個魔術師要面對的閱讀問題就是:深度內容的理解力。如果你翻開書籍看了10分鐘,眼皮立刻加重、進入被催眠的狀態中,這本書終究也只是一塊比較貴的枕頭而已。
我們需要一些書籍,是可以讓我們有興趣閱讀,同時潛移默化的培養「閱讀深度」的書籍,而《pRinCipia 中文版》就是一本這樣的書。
下面我就介紹三點內容與心得,來解釋為什麼我認為《pRinCipia 中文版》得以身當此重任。分別是:
- 理論與招式效果兼俱
- 書籍有影片、插圖輔助閱讀
- 我推薦的書中內容
一、理論與招式效果兼俱
根據我“不專業”的田野調查,絕大部分不喜歡閱讀魔術書籍的魔術師,有很大一部分是「不喜歡看魔術理論」。
魔術理論有點像是以前學校的教科書內容,會用比較架構化跟正式的詞語來撰寫,通常大家以前在學校就已經不喜歡讀課本了,因此在享受自己喜歡興趣的時候,就比較容易排斥這些內容。

如果是有實際舉例的魔術理論書籍倒還好,最怕的是完全不給實例,理論直接從頭講到尾的魔術書籍,通常能夠翻閱1頁以上,就已經要為自己大力鼓掌了。
在《pRinCipiA》中,Harapan精選了 “60” 招紙牌魔術,以及 “5”篇的魔術論文,讓我分開解說。
“60”招紙牌魔術
類型包含了:
- 用到整副牌的魔術(不需要特殊道具牌)
- 需要特殊牌的魔術(有需要用到整副牌、也有幾張牌即可的packet trick)
- 可以自行製作的特殊牌魔術
雖然都是紙牌魔術招,但作者如何撰寫魔術效果、手法解釋是很重要的,如果作者的描述能力很差,保證你絕對是有看沒有懂。
Harapan對於每一個魔術效果的寫法都採取相同的格式,即「魔術效果摘要」、「對於此效果的粗略想法(引言)」、「Setting(研究方法)」、「流程作法解釋(結果)」、「建議改進的方向(分析與討論、結論)」、「參考文獻」,舉例來說:
萬花筒變牌 (中文版書中 Page.32)摘要
本文講解的是一種節奏感十足的桌面變Ace方法。...(中略),至於未來努力的方向,還要放在如何簡單而即興的準備好變出Ace在牌疊上。引言
這種變牌方法中,來自一次對非常規桌面假切的探索嘗試中,...(中略),可以用它來變出四張點數相同的牌。研究方法
要用到一副牌。準備的時候...(中略),最好在一個近景牌墊上來完成這個變牌,這樣你也可以更容易的迅速拿起牌疊。結果
將整疊牌橫向放在桌上,...(中略),變牌完成。分析與討論
為了乾淨的收尾...(中略),如果不把Ace提前放在整疊牌的頂部和底部,那麼這個切牌橋段就可以當作一個新奇的桌面假切。結論
萬花筒變牌,是一個簡單而優雅的桌面變牌方式。...(後略)參考文獻
[1]Hugard & F.Braue, "Gambler's False Cut" in Expert Card Technique ,p.78, 1940
“5”篇魔術理論
這5篇魔術理論中,有4篇都是在探討「The Trick That Can’t Not Be Explained (不可解釋的魔術)」,最後一篇則是用物理/數學界的發展,來省思魔術圈對於所謂的「手法狂(英文中稱為Move Monkey)」。簡單的分享文可以看這邊:
二、書籍有影片、插圖輔助閱讀
《pRinCipiA》貼心的地方是,Harapan幫讀者拍好了書中3/4效果的影片,也就是大約有45招 (如果有誤還請大家指正)的效果,你可以先看Harapan先表演一次,大概對效果有個雛形概念後,再對照書中的作法進行學習。
當然你如果不想要被Harapan的表演風格限制,也可以直接看書的描述,先自己想看看可以怎麼表演,再回來對照Harapan的表演。有的時候靠自己發想,反而表演起來會更順手,畢竟那是自己正常的講話風格,而不是模仿別人的。
此外,書中在流程的解釋上面,在關鍵手法的地方也搭配多副插圖,圖片相當清楚,可以讓自己在一堆文字描述中,隨時檢視自己手的位置是不是正確,如下方:

三、我推薦的書中內容
說老實話,我最喜歡的是書中的“5”篇魔術理論,其中有兩篇Harapan還用了達爾文的《演化論》,解釋魔術流程的「進化」過程,相當有意思!
但我相信介紹太多理論,大家可能就會睡著了,所以我來分享書中最喜歡的3個效果,理論的部分就讓大家自行看書享受樂趣了!
1.視角
效果:經典《Do as I Do》加強版,在流程中會有多階段的變牌效果,最後還能夠變出4張Ace,重點是效果會同時發生在觀眾和魔術師手上。效果分類:Do as I Do (請你跟我這樣做)頁數:中文版 page.118
▶︎ 為什麼喜歡這個效果
這個魔術效果是全部“60”個魔術效果中,我最喜歡的一個!
如果你在坊間常見的魔術書籍上,或是高中、大學的魔術社團中,學習過經典的「兩副牌 Do as I Do」,應該會知道整個魔術流程中的爆點只有一個,就是最後魔術師和觀眾選擇的牌剛好相同。
原版的《Do as I Do》其實效果就已經很不錯,但總讓人有一種「程序後面應該還能有些變化」的遺憾,而Harapan在這個魔術中幫忙我們補足了這個遺憾!
這個魔術效果的強大在於,它可以讓「變色效果(color change)」發生在觀眾手中,但別誤會我的意思,這邊的「變色效果(color change)」是發生在觀眾的認知上,所以觀眾不會想要去檢查手上變色的牌。
如果你覺得有些好奇,趕快去讀這招吧!
2.直接的三重預言
效果:請三位觀眾隨意選三張牌,而表演者的口頭預言竟能提前知曉一切。效果分類:Open Prediction (公開預言)頁數:中文版 page.88
▶︎ 為什麼喜歡這個效果
這個魔術效果非常簡單而直接,魔術師講三張牌,觀眾就會選到這三張牌。在效果上屬於「公開預言」的類型。
方法也非常的聰明,使用到了「One-ahead principle」跟「Memorized Deck(MD)」。相信許多人現在使用MD,還是以「請對方切一疊牌,命中觀眾所切的位置」、或是「先講一張牌,然後觀眾剛好切到該位置(或是用其他方法來逼近)」,我認為這招可以拿來當作自己MD的應用招。
3.老兄,你根本就沒試過…
效果:
魔術師將一副牌分成兩半,正反交替洗亂,並且和觀眾說明:「我要和你玩個遊戲,等下我們各拿一半的牌,遊戲方法是如果看到一張正面朝上的牌,就將它翻成背面放在桌上,最快將手上的牌都翻成背面放在桌上的人,就是最後贏家!」當觀眾正努力分牌時,魔術師的手機響了,當接起來並且講完電話時,觀眾也分完牌了。正當觀眾以為魔術師已經輸了的時候,魔術師的牌堆竟然早就都已經是背面朝上,而觀眾原本已經分好的牌堆,竟然變成正、反交雜的原始狀態。效果分類:Triumph(勝利者)頁數:中文版 page.127
▶︎ 為什麼喜歡這個效果
這個魔術效果非常有趣,它是將經典的Triumph(勝利者)情節做延伸,用「如果牌堆就是正反交替的狀態時,如何將觀眾納入表演之中」。
這個魔術會使用到紙牌中常用到的道具-「雙背牌(Double Backer)」,巧妙的點在於雙背牌的應用,目前市面上使用雙面牌來進行Triumph表演的,還是以「將整副牌還原」、「將整副牌還原,只有觀眾選擇的牌面朝上」為主流。
Harapan在這個流程中,大膽的讓觀眾「接觸」到雙背牌,並且引入一個有趣的情節讓觀眾參與。當然明顯的缺點是,觀眾有可能會發現雙背牌這項道具,但基於表演新的魔術情節來說,這樣的概念非常有意思,值得我們在實際生活中表演看看。
以上就是對於《pRinCipiA》by Harapan Ong (中文版)的介紹,如果你有任何的想法,也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~
我是朱騏,一個喜歡將專案管理知識應用在魔術學習上的魔術愛好者,如果有任何疑問、想聽的主題,歡迎留言給我 📒如果想給我一點鼓勵,請給我 1–10 個拍手;
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,請給我 10–40 個拍手;
如果有興趣繼續看 「Product Review」相關的分享請給我 40+ 個拍手讓我知道 👏🏻你也可以追蹤我的粉絲團《Magic Ideas》,我會每周用「主題」的方式帶你回顧重要的魔術文章!最後,謝謝你的閱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