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寫了一系列 Obsidian 的基礎教學,接下來分享我如何透過 Obsidian 幫助我更有效的複習筆記與學習。
這篇文章將會用到 3 個重要觀念:
- HQ&A 筆記法
- 間隔重複 (Space Repetition)
- Obsidian 插件 — Spaced Repetition
這 3 個重要概念的最終目標,是要能幫助我更有效的複習筆記。
這篇文章分享如何用 Obsidian 串起整個流程,包含寫筆記 → 做 Flashcards (閃卡,下均用英文) → 複習,在 Obsidian 就可以複習筆記 Flashcards 了。
下方是範例。
一、核心概念說明
在正式進入操作流程之前,我很快帶大家瀏覽一遍 3 個重要概念。
1. HQ&A 筆記法
我在 HQ&A 筆記法 說明了一種非常簡單且有效的筆記方法,也就是:
- Highlight → 畫重點
- Question → 想問題 (如果重點是答案,那問題是什麼 ?)
- Answer → 寫答案 (用自己的話再一次回答這個問題)
這個筆記方法有 3 個好用的原因:
- 結構固定,使用起來很簡單
- 不限於工具,紙本跟數位都可以使用
- 寫完的筆記就是一張張的 Flashcards
有趣的是,在寫 HQ&A 筆記時我們同時在使用「費曼學習法」,帶有思考的寫筆記過程能夠讓我們記得更牢 ; 而 Flashcard 格式則方便我們後續使用「間隔重複」原理複習。
2. 間隔重複
引用我在 Anki 複習法 的說明:
「間隔系統」的英文是 Space repetition system (簡稱 SRS),是 Cecil Alec Mace 心理學教授在 1932 年提出的記憶原理。
他說:對知識的複習和回顧應該反覆多次,並且逐漸增加時間間隔,比如一天,兩天,四天,八天等等。」
這說明間隔系統的 2 個重要原則:
- 知識需要不斷複習
- 逐漸拉長每次複習時間的間隔
其實這件事情也沒什麼稀奇,大家在國中、高中背英文單字就是使用類似的方式,只是以前你是 “憑感覺” 複習單字卡。現在則有軟體幫你計算「最佳複習時間」,你只要每天按時複習就可以了。
3. Obsidian 插件 — Spaced Repetition
截自目前為止,Obsidian 中提供了 236 個插件供大家免費使用。
每一款插件都有它的適用場景,用得好就能大幅提升寫筆記的效果。而 Spaced Repetition 就是其中一款。
知道了「間隔重複」對於學習的效果有多麼顯著,如果我們能把自己的寫好的筆記當作 Flashcards 複習,這樣不就能學得更好嗎 ?
在經過實驗後,我將以上 3 者融入到 Obsidian 中,讓我們花一次工 (寫筆記) 就同時做到了「費曼學習法」、「製作 Flashcards」、「間隔重複」。
二、使用 Obsidian 建立一套有效的筆記複習流程
這個流程只需要 4 步驟就可以建立完畢。
1. 安裝插件
先在 Obsidian 中安裝「Spaced Repetition」插件。在 Settings > Community Plugins > Browse > 搜尋「Spaced Repetition」下載安裝。
安裝完畢後,記得在 Settings > Community plugins > Installed plugins 找到「Spaced Repetition」並打開。
打開後就可以在 Settings > Plugin Options 看到囉。
備註:如果你對安裝插件不熟悉,可參考 《【Obsidian 使用教學】基礎篇 02 — 認識「設定選單」與我的設定建議》
2. 設定 Flashcards Tag & inline flashcards
點擊「Spaced Repetition」後可開啟設定選單。這款插件是用「tag」來判讀哪些筆記是要建立 Flashcards 的。
我使用 Emoji 當做建立 Flashcards 的判斷 (也可以單純用 #文字
即可),如下圖:
將畫面往下拉,我們還要設定「Separator for inline flashcards」。
這款插件支援「單行 (inline)」和「多行 (multiline)」的 flashcards 建立,程式會依據你設定的符號 (例如我使用 →→→ 和 ?) 來判讀哪些內容需要建立成 Flashcards。
符號可以自由修改,只要自己看得順眼就好。
設定完畢後,就可以開始使用這個功能了。
我習慣使用「inline (單行)」建立 Flashcards,因為這樣我可以在同一篇筆記中,對多個段落建立多張 Flashcards。
3. 建立模板
如果你覺得要一直打 #🧠 和寫 Question 很麻煩,也可以建立模板 (Template) 快速插入。
模板建立如下:
之後只要插入模板就可以快速建立 HQ&A 的 Flashcard。
備註:你可能會發現我的模板使用 ##🧠 而不是 #🧠,原因是 Spaced Repetition 也會掃描到模板筆記。因此我特別加一個 # 讓程式不要將模板也建立成 Flashcard。
4. 開始複習
點擊 Review Flashcards (或是在命令列輸入) 就可以開始複習啦!
效果如下:
備註:在 Spaced Repetition 中建立不同 tag,就能夠建立不同牌組。
三、總結
最後用一張圖幫大家整理這篇文章的重點。
- 閱讀 (讀實體書、讀網路文章均可) 時使用 HQ&A 做筆記
- 將 HQ&A 筆記輸入到 Obsidian 中,用 Spaced Repetition 建立 Flashcards
- 複習 Flashcards,加深筆記印象
- 知識記得更牢代表理解的更快,加快下一次讀書的效率
目前我推出了「Obsidian 學習包」課程,我設計了 21 堂課程來解說 Obsidian 的核心功能,並且舉一個實際流程 (怎麼寫日記) 來結合 21 堂課的內容。
👉 有興趣購買 Obsidian 學習包的朋友,歡迎點擊 表單購買
目前我也有提供 1 對 1 的 Obsidian 付費個人諮詢,幫助學員從 0 到 1 打造自己的網狀筆記系統,提升自己的創作產出。
參考文章
基礎篇
- 【Obsidian 使用教學】基礎篇 01 — 認識預設介面與基礎功能
- 【Obsidian 使用教學】基礎篇 02 — 認識「設定選單」與我的設定建議
- 【Obsidian 使用教學】基礎篇 03 — 認識「主題」與 CSS 客製化設定
- 【Obsidian 使用教學】基礎篇 04 — 做好筆記備份 ,使用 iCloud 和 Google Drive 進行雙重備份
- 【Obsidian 使用教學】基礎篇 05 — 如何調整 Obsidian App 設定檔? 讓 Obsidian App 擁有自己的外觀主題與插件
筆記篇
- 【Obsidian 使用教學】筆記篇 01 — 了解 Obsidian 的 Metadata,建立一套可持續迭代的筆記系統
- 【Obsidian 使用教學】筆記篇 02 — 使用「漸進式總結」來寫筆記,逐步萃取出高含金量的知識內容
- 【Obsidian 使用教學】筆記篇 03 — 讓Obsidian 變得更好用!分享我的 Obsidian 筆記版面配置
- 【Obsidian 使用教學】筆記篇 04 — 寫筆記就像是在種樹,在 Obsidian 中實作 Evergreen Note 的概念
- 【Obsidian 使用教學】筆記篇 05 — 結合資訊處理流程,讓筆記的 Metadata 變得更詳細
- 【Obsidian 使用教學】筆記篇 06 — 在筆記的 Metadata 使用 [[內部連結]] ,在無形之中累積對某一主題的認識
- 【Obsidian 使用教學】筆記篇 07 — 使用 Workspaces 功能,快速取用不同的版面配置
- 【Obsidian 使用教學】筆記篇 08 — 倍速提升你的操作速度,14 個 Obsidian 快捷鍵設定建議
- 【Obsidian 使用教學】筆記篇 09 — Markdown 沒有想像中那麼難,只需要學會這 3 個語法就能上手 Markdown
插件篇
- 【Obsidian 使用教學】插件篇 01 — 如何在 Obsidian 中快速拆分筆記?使用 Note Refactor 讓你彈指之間完成
- 【Obsidian 使用教學】插件篇 02 — 如何在 Obsidian 中自動彙整筆記?使用 Dataview 查詢與呈現符合條件的筆記
- 【Obsidian 使用教學】插件篇 03 — 如何讓 Obsidian 自動推薦關聯筆記?使用 Breadcrumbs 查看有哪些相關筆記可以連結
- 【Obsidian 使用教學】插件篇 04 — 做好筆記備份,使用 Obsidian Git自動備份筆記到 Github
應用篇
- 【Obsidian 使用教學】應用篇 01 — 如何建立一套筆記複習流程 ?
- 【Obsidian 使用教學】應用篇 02 — 如何透過 Obsidian 幫助知識工作者寫作 ? 分享我的 Obsidian 寫作流程
整理篇
觀念篇
- Zettelkasten卡片盒筆記法,建立知識連結網路來活用筆記
- 如何正確使用 Zettelkasten 筆記法?了解 4 種筆記形式的功能,以利後續筆記連結
- 什麼是 Evergreen Note (長青筆記)?
- 如何寫出有效的筆記?問自己 4 個問題,幫助提取曾經學習過的知識. 問自己 4 個問題,幫助提取曾經學習過的知識
- 知識是如何形成的?使用 Obsidian 將形成知識的過程變得視覺化
- 你所知道的「筆記工具」,早就演化成不同的物種
▶︎ 關於文章1/ 歡迎訂閱 我的電子報 獲得實用的生活與工作技巧,每週二中午 12:00 準時發刊2/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,可以點擊下方「Follow」我~3/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,可以對文章拍手讓我知道 👏🏻▶ 關於我我是朱騏,一個組織能力超強的軟體產品經理,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、時間管理方法。1/ 我可以提供產品管理、時間管理、生產力工具的「個人問題諮詢」與「講座邀約」。2/ 若是個人諮詢,可以請我喝杯咖啡、吃頓晚餐,可透過 Email/ Facebook 跟我約時間,請參考「聯繫方式」。 (由於疫情期間無法實體碰面,可以幫我分享一篇你最喜歡的文章到個人社群平台上,分享後透過 Email/Facebook 告訴我即可)3/ 若是講座邀約,請直接使用 Email 聯繫。︎▶︎ 聯繫方式- 📪 Email:muhenry608@gmail.com- 💬 Facebook:請先加我個人好友並簡短說明想要諮詢的主題▶︎ 建立人脈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,你可以「加我為好友」建立連結| LinkedIn @ Chi Chu 歡迎交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