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dea 69:第一屆心靈魔術大會 比賽心得
前言
上個月(2019.07.27)我參加了由Primary Magic Club舉辦的「第一屆台灣心靈魔術比賽」,這次的比賽經驗對我非常重要,這次我第一次參加魔術比賽,也是第一次在這麼多的職業魔術師、魔術愛好者前面表演自己的魔術程序。
透過這場比賽,讓我有機會可以更認識自己的表演風格、說話方式、效果安排…等的功力程度,如同大家口中常說的:「魔術是要表演給人看的,自己研究得再多,也無法看到自身真正的不足。」
有許多人會好奇,「心靈魔術比賽」到底要怎麼比、如何評斷每位表演者的優點與不足。根據這次的評比標準,可以看得出來還是以「娛樂性」、「舞台台風」為主:
* 效果氛圍 25% (表演者是否創造出讓觀眾覺得有超能力般的驚奇,以至於不在乎尋找魔術的秘密。)* 藝術性 5% (表演結構是否完整前後呼應,是否邏輯清楚且有如藝術品般傳達訊息給大家。)* 舞台風度 20% (服裝造型、表演角色詮釋、以及觀眾與舞台操控)* 娛樂價值 20% (表演是否讓人愉悅感動)* 技巧發揮 10% (手法是否精準,技巧是否適合用於該表演)* 創意創新 20% (效果手法等呈現是否夠有新意,且有創造性)
身為一個參賽者,我發現從「開始準備」到「實際比賽」會經歷非常多的步驟,包含以下事項:
- 選定表演效果
- 想好表演主題
- 安排效果順序
- 為表演主題寫稿
- 練習效果手法、練習講台詞
- 試演給朋友看
- 拍攝影片並請他人給予意見
- 修改效果方法/台詞/效果畫面呈現/道具準備方式
- 重複第5–8 步
- 正式上場比賽
老實說看到其他參賽者的表演,讓我對「程序安排」這件事情產生了極大的興趣,雖然主題都是「心靈魔術」,但每個人都有截然不同的詮釋方法,有些人是用故事、有些人是用氣氛…,不同的表演風格大大增加了這場大會的精彩度。
這篇文章除了紀錄本次比賽自己的心得外,也想分享我自己:
- 如何做程序安排
- 如何調整效果、方法、道具準備
- 如何做好比賽前的心情調適
一、如何做程序安排
出發點
首先,我是以「要表演什麼效果」當作出發點。但說實話,在比賽前我自己對於「舞台心靈魔術」的知識非常的少,因為我過去從來沒有在舞台上表演過心靈魔術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我決定先從經典的心靈魔術教材開始蒐集資料,最後我決定了《Video Mind》三部曲 by Max Maven。

選擇效果
我選擇先把這三部教學片都先看完一次,過程中將每一個招式的效果「用自己的話」記錄下來,這樣做的目的是要選擇「我自己最喜歡」、也「最有感覺」的效果,畢竟變魔術就是要讓自己還有觀眾開心!
在經過一系列的篩選過後,我選擇了在Vol.3的「Divine write」當作我的表演主效果,簡述如下:
魔術師說要表演「想法傳送」,請觀眾想一張牌並送到魔術師腦中,魔術師也做一樣的事情,雙方將結果寫下來。最後兩個人各隨機抽出一張牌,結果跟兩人寫下的預言完全相同。
構思表演主題
只有單純的魔術效果是不夠的,在沒有包裝得情況下,這個魔術看起來就只是「魔術師不知道從哪裡偷看到觀眾寫下的資訊」,因此我必須給這個魔術一個主題來包裝。
於是我開始進行一連串的腦內風暴(brainstorming),以下是我想過「用一句話來總結這個魔術效果」:
初版:朱騏和觀眾互相想一張牌,透過直覺找出彼此想的牌二版:朱騏和觀眾交換想法,彼此能知道對方在想什麼三版:朱騏分享自己操控夢的能力,讓觀眾相信人類潛意識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最終版:朱騏和觀眾透過大腦想法交換,找出彼此選擇的撲克牌
這邊分享一個小插曲:最初我的程序一直想要使用「夢境」來進行包裝,為了要具體化「夢境」這件事情,我特別回去看了《全面啟動》這部電影,發現電影中不斷出現的就是主角的「陀螺」,當陀螺不斷旋轉時表示進入夢境、當陀螺停下時表示回到現實。

非常湊巧的,我看到【賽先生科學工廠】有在賣「旋轉磁力陀螺」,這個商品有趣的點就是陀螺可以不停的旋轉(其中的奧秘可以參考這裏)。
正當我高興的用這個道具再進行試演時,我發現這個陀螺真的太小了(約1.8公分)!考量這次比賽沒有即時投影,觀眾肯定看不清楚這個陀螺,因此我不捨的放棄了「夢境」的包裝想法…
為表演主題寫稿
由於找不到任何的道具可以傳達「夢境」這個表演概念,因此我將表演主題再次縮小,以人的「大腦中想法」來為整個表演進行包裝,並開始編寫表演稿。
我想傳達的概念如下:
- 心靈魔術的秘密就是操縱大腦中的資訊,而我今天要做的是「想法交換」,也就別人知道我在想什麼,我也知道別人在想什麼。
- 為了實現這樣的事情,我收集許多資料,最後在電影《全面啟動》中發現類似的概念,也就是人大腦中的想法,是可以被操縱的。
- 這場比賽我要重現「想法交換」的現象,我請一位觀眾上台,並請他試圖讀出我心中的預先想好的數字。他成功了!這是一個好兆頭,因為他已經可以單方面接收我腦中的想法。
- 我讓情況變得更加困難,接下來我和他腦中各想一張撲克牌,不但他要讀到我的想法、我也要接收他的想法。結果我們完成這項看似不可能的任務!
- 在表演看起來進入尾聲時,我向觀眾揭露:我說過「心靈魔術的秘密就是操縱大腦中的資訊」,事實上剛才發生的一切早在我的控制中。最後我揭露原先放在桌上的兩個預言,正是觀眾和我各自想的撲克牌。
關於寫稿相關的技巧,可以參考《Scripting(16)-終篇,統整所有的Scripting工具和觀念》,裡面有非常詳細的內容分享。
二、如何調整效果、方法、道具準備
在進行完以上的流程之後,接下來就是不斷練習的過程,包含效果需要的手法、背熟劇本上的台詞…等。
在這個階段,朋友的回饋是非常重要的,我們時常會因為自尊而認為現在的程序是非常完美的,但朋友可以用客觀的意見讓我們看清楚有缺陷的地方。
舉例來說,從「初版表演」到「最終版表演」,我一共調整了以下事情:
1.效果
我在「初版表演」時,就只有Divine Write這個效果,試想10分鐘的表演只有一個魔術效果,而且前7分鐘都在鋪陳,觀眾在過程中肯定會覺得相當無趣!
為了彌補流程上效果數量的不足,我在流程的前2分鐘加入了「數字預言(觀眾隨意寫的數字跟我預言寫的相同)」,並在流程最後多設定了兩個預言,這兩個預言都寫在我整場表演中放置在桌上的物品背後。(原先這兩個物品在舞台上就只是物品展示,因為這樣無法發揮物品極大化的功能,才決定在物品背後加入預言效果)
啟示每個出場的物品都要有它的存在意義。如果沒有的話,可以在其身上設計一個效果。
2.方法
在《Video Mind》的教學片中,Max Maven教授的方法屬於傳統的方法,經過我實作後發現,這個方法非常不穩定,有可能會讓我無法準確得知觀眾的資訊。
為了追求方法的穩定性,在經過不斷研究以及和朋友討論後,我發現企鵝魔術(Penguin Magic)上有發售全新原理、但穩定性更高的替代道具,因此我趕緊下訂並更換道具。
啟示穩舞台上表演穩定性最重要,如果可以,盡量找尋最穩定的方法。
3.道具準備
由於比賽的場地很寬廣,表演者距離台底下的觀眾有一定距離,因此在道具的選擇上面需要特別留意。上一個段落我提到的「陀螺」,就是考量場地限制之後放棄的道具。
此外,演箱內的道具配置也非常重要。我在此次程序中,需要在台下觀眾分心看台上觀眾寫字時,從演箱內「偷」一個道具出來,此時包含自己的站位、從哪裡靠近演箱、用哪一隻手「偷」道具出來…等都必須考量到,這件事情在鏡頭前面尤其明顯,可以透過自拍來檢視。
啟示道具配置對於表演流程的順暢度影響甚大,有許多的「走位」細節都必須設想到道具應該放在哪個位置。
三、如何做好比賽前的心情調適
經過上方的步驟後,接下來準備要上場了。
Michael Vincent在他的部落格有一篇文章 — Mental Rehearsal,曾經介紹應該如何在正式表演前準備自己的心理狀態。文章中說道:
Visualize(想像):
1. See the actual performance(看到實際的表演情況)
2. See the audience in my imagination(在想像中看到台下觀眾)
3. See it all in living vivid colour(都像是栩栩如生的畫面)
4. Visualise a technically perfect performance(想像一場技巧上完美地表演)
我在表演之前,也嘗試在練習室中閉上眼睛,想像:
- 當自己從側邊走上舞台,開始講第一句話開始,台下觀眾看我的表情
- 當我開始說台詞,台下觀眾對我的反應
- 我請觀眾上台幫忙,和觀眾互動的一舉一動
當輪到我上台時,雖然我的心臟還是撲通撲通的跳,但是我相信我現在已經是準備好的狀態,準備給台下觀眾一個竭盡自己全力的表演。
四、後記
很開心這次的比賽能夠獲得季軍!這一次表演我也收到評審許多的表演回饋,例如:
- 表演時聲音過於「用力」,可以練習讓自己的聲音變得更加柔和
- 連接詞的贅詞(例如:接下來、然後)過多
- 講台詞的情感可以更加「真實一點」,多加點情緒
這次比賽讓我獲益良多,如果之後還有類似的比賽,希望還能夠繼續參加!
我是朱騏,一個喜歡將專案管理知識應用在魔術學習上的魔術愛好者,如果有任何疑問、想聽的主題,歡迎留言給我 📒如果想給我一點鼓勵,請給我 1–10 個拍手;
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,請給我 10–40 個拍手;你也可以追蹤我的粉絲團《Magic Ideas》,我會每周用「主題」的方式帶你回顧重要的魔術文章!最後,謝謝你的閱讀!